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落知天下秋?

发布时间:2017-08-16分类:高考资讯
初高中视频课程免费试听20小时
1初一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2初二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3初三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4高一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5高二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6高三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

  比网校在线高考网汇集整理《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50):一叶落知天下秋?》,以及最全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50):一叶落知天下秋?

  【金题回放】

  请以“一叶落知天下秋?”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可论述你的观点,可叙说你的故事,可抒发你的情感。(60分)

  【审题指导】

  可以来看看2005年浙江的高考作文试题是这样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可以说两道试题意蕴相似,角度不同,各有所长,尤其广州试题巧妙地多了一个“?”,使这道作文试题平添了许多味道。也给考生增加了几多难度。

  因为多了这么一个问号,这句本来耳熟能详的唐诗一下子变了口味,那么这样的“?”到底什么意思,不妨做这样的设定:

  第一种:这是一个普通的疑问句,就如我们上课常用的提问方法那般,答题者只要回答“是”或“不是”,确实是这样,果真是这样或者决不是这样就可以了。也许命题者的本意也在这里吧,给考生一个辩证思维的空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一叶落知天下秋”,人人皆知,从这个立意正确的角度思考,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在审题的时候,就要看清楚了,这个命题不是让你满地去找落叶,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片或者一瓣,然后大呼:“啊,秋天到了!”,如果这样写,立马判你死刑,你的作文死定了。要知道,在咱南方,四季都有落叶,北方进入寒冷的冬季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落叶会更多,那还不四季都是秋天了啊!

  显然这道作文题是要考生写出比喻义,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题目的含蓄,富有象征性,既有感性体验的意味,也有理性思辨的色彩,超越思想品格、伦理道德的范围,写出很强的文学性来。“一叶”是很小的一个方面,“秋”是大的方面,因此应该是局部与整体、点与面、小与大、有限与无限、瞬间和永恒等多重关系,这些关系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正像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假设的“一条线是由许多单元或点组成的”,高楼大厦是由一砖一瓦构建而成的。大是由小组成的,无数个瞬间和有限构成永恒和无限。这是一种“万物皆数”的观点,世界是由数构成的,在自然界,事物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这种看世界的方法产生得很早,追求人文者努力想超越它,但是其真理的光芒依然闪耀。

  由小见大,见微知著。“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事中”,由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小事物看到大世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瞬间蕴涵着永恒,有限里看到无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一事一物觉宇宙之无穷,叹人生之短暂,这是儒道的思想。小就是大,一就是多,有限就是无限,瞬间就是永恒。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蚂蚁、蝼蛄、一花一草、砖头瓦片,都直接呈现大千世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去体验无限、永恒、空寂的宇宙本体。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这已经是禅的境界,禅者的当下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对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不同的考生来说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和题材内容,人人有话说,自由发挥的空间大。文学历史、生活琐事,社会现象,可以尽收笔底;伟大渺小、神圣卑微,亚历山大大帝铁蹄,古希腊文化、大汉盛唐,一阵秋风、一枝残荷、一本书,尘埃和宇宙,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千秋万代,任何人、事与物都可以切题,都可以写。比如:

  窗外的花谢了,易安居士伤感着“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后主踯躅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而李商隐则豪情澎湃,“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无数文人骚客的咏叹下,我们的世界霎时丰富了很多,在敏锐的观察中,我们认识的细节化成了一幅巨大的山水写意画,我们认识的有限空间联结成无限的天地。

  (《感悟有限》)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着如诗画的江南时。我却常常梦到冬日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老屋的后院,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拿了针线活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缘于一双小小的绣花鞋,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

  红绣鞋已成过去。曾祖母承担一切风霜的美丽永远在我心中。

  (《红绣鞋 白布里》)

  站在离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的黄河轩辕台上,望(着)这一片沟壑与萧索,望着这与自己肤色一样的高原。所有的高亢的信天游都唱完时,留下的只有这一钩千年没有沉默过的孤月。

  这里曾是古代商贾踩出的一串串脚印,这里曾是驼队驿站的歇脚地,几乎每一个出土的彩陶和一柄青铜剑都能讲述一个先秦文明的故事,如今都沉没了。

  面对着异族武夫们的脚印,黄土(高原)汉子们携家[这]离开了这片养育了他们,也养育了我们民族的母亲(土地)。

  (《文化苦旅》)

  中国传统散文笔法,强调口子要小,一人一事,从小中感悟大道理,所以,《史记》中的本纪,魏晋的随笔,唐宋散文,几乎任何一篇好文章,都能切合“一叶落知天下秋”这个题意,即使明清小说中截一个片断也可以。

  这么一个题目,几乎能够涵盖无穷,是因为它富有文学性,具有形象性和象征性,文学性大于思想性,是形而上的东西,它超越了具体的人、事、物和道理,又蕴涵在它们当中。考生大多不懂这类作文的“三昧”,如果他懂,又缺乏诚信,投机取巧,不管懂不懂题意,会不会写文章,考前宿构,考时默写,评卷者将非常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