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贤良策:2015年教育硕士考研:中国教育史必背重点(3)

发布时间:2017-09-30分类:考研

  教育专业硕士考研需要考生了解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为此,比网校在线小编为大家奉上2015年教育硕士考研:中国教育史必背重点,希望考生做好专业课的复习。

  下面请看2015年教育硕士考研:中国教育史必背重点(3)

  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主要措施为设五经博士(前136年)、建立博士弟子制(前124年)、以儒术取士(察举制度,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举秀才、孝廉)、视学制度;

  2.太学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代太学建立,汉代太学教师称为博士,博士的首席西汉时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初为个别教学,后因人数增多改为集体授课,称“大都授”,主讲教师称“都讲”。考核方式称为“设科射策”;

  3.鸿都门学

  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4.郡国学

  创于景帝末年,受“文翁兴学”推动,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汉元帝时期设五经百石卒史。

  5.察举制度

  始于汉高祖。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6.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③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3)论道德教育: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1)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①正谊明道

  ②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③强勉行道

  ④必仁且智

  ⑤明于性情

  7.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唯物论者,代表作《论衡》;

  (2)人性论和教育作用: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人的善恶在于教育,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该重视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要作用。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他把人才分为鸿儒、文人、通人、儒生和文吏;

  (3)论学习:

  ①学知与闻见

  ②思考与求是

  ③问难与距师

  知识在于积累,考研就是一个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过程,比网校在线小编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专业复习,提高专业素质,成功突围2015年考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