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试讲座

2021-01-15 18:47:56

高三考试讲座,目前在线的高中补习平台有很多,本人比较推荐简单学习网和新东方在线,在这方面都是权威的机构。

为什么高三考试不会,老师一讲就觉得简单呢?

一些考试题目,老师一讲就觉得很简单,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就做不出来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些题目你没有认真思考过。

可能很多人都学过《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该文章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他为了弄懂书中的意思,冒着被先生惩罚的风险,大胆的向先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因此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经常教导我们,不懂就要问,遇见问题要大胆的提问,不要不懂装懂。

但实际上,有很多学生不会问问题,更不会听课,有些学生听不懂就问,但是问过之后,他仍然不会;不会做的题目,就认真听老师讲解,但老师讲过以后仍然不会。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有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没有认真的思考,遇见问题就匆匆忙忙的去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是翻看参考书。

如果遇见做错的题目或者不会做的题目,你没有认真思考过,就直接问同学,或者听老师讲,那么必然会导致你在听课的过程中效率非常低下,问问题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

有些题目你不会做,可能是因为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你理解的不透彻,掌握的不全面;也有可能是这道题目命题人想要考察这个知识点,你掌握了,但和该知识点相关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你掌握的不全面,理解上存在偏差;还有可能是这类题目,命题的方式比较独特,有特殊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

老师讲的过程中,这个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审题注意事项,命题思路,老师不会单独强调,而是通过题目的解题步骤一带而过,这就会导致你感觉这个题目也不过如此,而在做题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依旧悬置在哪里。

第二,记忆扭曲和学习中的错觉,让你错误的认为你听懂了。

我们经常讲学习要提高效率,所谓的提高效率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要真正的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认识你自己,并提高你自己,这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的判断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自己能否有能力做某件事情,但实际上不论是我们的听觉、视觉还是记忆,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准确无误。

心理学家已经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可以篡改的。通过放映照片或者讲述故事,能够改变一个人的部分童年记忆,即便是有些事情,在试验者身上没有发生过,实验结束之后,他们有可能错误的认为这些事情,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

同时,过去一些成功的经历,有可能会让我们变得过分自信,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

记忆扭曲和过度自信会导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过高的估计我们对某个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就是说,你之前不会做的题目,老师讲过之后,你觉得比较简单,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你感觉这些题目和你已经会的题目比较相似,让你产生一种错误的满足感,认为自己这些题目自己会了而已,但实际的情况是,这类题目你并没有掌握。

第三,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没有进行按时分类归纳整理。

如果这类题目你已经掌握了,或者是这些题目真的比较简单,那么这类题目对你而言,肯定属于简单题目的范畴,那么在考试的这个过程中,这类题目你应该是能够做出来的。

更何况不论是平时考试还是一些大型考试,其中有30%左右的题目都属于简单的题目,所谓的简单题目,就是80%左右的学生,能够得到分数的。

而现在这些题目,你在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做出来,这就说明,这种题型或者相关知识点上,你还是存在薄弱环节,其中很有可能一个原因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没有按时的归纳整理。

考试和平时测验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做题的过程中,更不会有任何在外在提示。

甚至有些命题人会故意把知识点隐藏起来,如果你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能够准确的识别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大脑中储存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没有任何体系可言,这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在考试的过程中,因为某个知识点没有考虑到,或者是你误判了命题人的出题意图,而把本应该得分的题目做错的情况。

针对上面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

第一,在做题的过程中,摒弃模棱两可的态度。

在学习文科的过程中,多看多听多写,确实有助于成绩提高,但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仅仅追求数量,没有彻底弄懂每个知识点的原理,基本思路以及题目特征等,仅仅依靠多看多听,多做题,成绩也很难有质的飞跃。

而在学习理科的过程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做一道题目,争取把一类题目弄会。

一般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目之后,他们当然也会看这道题目,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但是他们不仅仅停留于此。而是会继续停下来思考一下,这道题目,都考察了哪些知识点?这些题目有哪些特征?它能不能代表一类题目?如果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发生了变化,解题思路会不会发生变化?我的解题思路和老师的解题思路是不是一致的?有没有其他更便捷的解题方法。

第二,把每一次练习都当做考试。

考试中的习惯,都是在平时的练习中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要想在考试中少犯错误,那么就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尽量让问题在平时中暴露出来,这样你才能有补救的机会。

同时,通过独立的完成练习,也有助于你发觉自己学习中存在着的问题,防止自己掉入过度自信的“陷阱”中。

我是高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听不懂,自己学也没有效果,怎么办?

根据我的经历来看高三时期一般不会涉及到新的知识点,大多开始进行拉通式复习以及模拟考试了。此时老师对知识点的复习节奏一般较快,毕竟都是学习过得。那么,此时如果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就只能自己课后抓紧复习了。

曾记得我高三时期,老师天天叫做题,做完后老师又进行讲解,然后再做再讲解,以此循环。而且每周还要进行摸底考试,什么一摸二摸三摸呀,一诊二诊三诊,反正天天就做题,周周就是考试。所以,高三生活是枯燥的,忙碌的,快节奏的。如果,此时发现不懂的知识点先不要去理会他,做好标记等下课后再去研究,不要因为一点瑕疵耽误了后面的重要内容。老师也不会因为你个人的落后而耽误全班的学习进度,剩下的,就只有自己下课抽时间学习,要么自己解决,要么问老师同学。

再者,就是高三复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好的习惯则会浪费时间还得不到一点儿好处。所以,这就要求你在课前认真预习老师讲的内容。比如,下节课要讲解卷子,我们则可以提前把自己不会的题做好标记,再去看看相关知识点,待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课。这样以此类推,则不会出现上课听不懂的情况。

所以,总得来说。高三学习生活是艰辛的,枯燥的,但是高三时期基本上是没有新的知识点。故这个时期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心态,注重基础知识,遇见不会的则利用课外时间多学习,多问多看。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如是这样相信学习的困苦定会减轻不少。

高三年级的“一诊”考试重要与否,有多重要?

高三一诊(一模)是第一次全市的一次统一排名的考试。

我通常会告诉学生把这次考试当成高考,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知识漏洞上的,心理上的,答题策略上的等等。

然后针对这次考试再次分析,如何能提升自己。

毕竟一模考试后距离高考还有四个月左右时间,后面还有二模,三模,每次都如此分析。

“把模拟考试当做彩排,把高考当做舞台。”

所以一诊(一模)的重要性就是:

1-知道自己现在在全市的排名,而不是以往的班级排名。毕竟高考是全省性的排名。知道自己的排名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提升也好有目标。

2-知道自己在考试中的不足,这和平时测试,做作业不同。毕竟考试会产生心里压力的。几次模拟考试,去熟悉,习惯,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是模考的意义。

3-分析自己,找到可以提升的科目,稳住好的科目,提升差的科目,给自己设定合理目标。

最后,提问的应该是考生,一句忠告给你:

“模考考好,别高兴,发现问题是目的。模考考砸,要庆幸,多亏不是真正的高考,还有时间去提升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高三考试讲座的详细介绍,更多与高中辅导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比网校,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